Search

新手的咖啡品嚐指南(一)

拖到現在終於寫了第一篇啦!請大家幫我鼓鼓掌。覺得有幫...

  • Share this:

新手的咖啡品嚐指南(一)

拖到現在終於寫了第一篇啦!請大家幫我鼓鼓掌。覺得有幫助的話可以分享給喜愛咖啡,及喜愛咖啡色的朋友。


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要怎麼訓練自己的感官?今天我想試試看把我的經驗分享一下。

我以前對咖啡的印象是又苦又澀,對人生的期待則是又甜又美好(對不起離題了)。曾經很不明白咖啡包裝上描述的那些風味到底是不是行銷手法。那麼多形容詞,究竟是怎麼喝出來的?

我想先聊聊怎麼用心地品嚐咖啡,注意力放在哪可以讓你比較快豁然開朗。所以對咖啡品嚐(甚至食物品嚐)有興趣的,這裡的討論希望有幫助。


1. 記住你聞過的味道

之前有提到嗅覺的記憶訓練,其實就是很有用的方法。就像之前稍微提過的,我們對食物的味道印象,其實是結合了嗅覺跟味覺兩種感官(大腦對食物的印象,還包含了觸覺,視覺,甚至聽覺,譬如生菜的清脆聲,會讓人覺得新鮮。但這邊先講”味道”印象),先掌握你這兩項感官能力,對了解咖啡有很大的幫助。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馬上開始認真的感受你每一口吃喝下去的食物。每一次累積的記憶都將在你的資料庫建檔。資料越多當然能做的分析 — 咖啡風味理解,就越詳細。如果你覺得很難對這個味道有深刻的定義,試著比較一下捏著鼻子跟沒捏鼻子吃下去的感受。捏著鼻子時候嗅覺感官被干擾,所以一當你放開手,馬上就會感覺到味道的立體感,這個時候就快點存檔,然後捏鼻子的手可以放開了。


2. 試著練習形容跟命名這個味道

存了那麼多檔案,需要的時候叫不出來豈不是白搭?我一開始也很困擾的就是怎麼喝了這麼多咖啡,每次用上的還是那幾個形容詞好像所有咖啡都一樣。問題就在於,我不知道怎麼抓出對的記憶。有沒有一種情況就是嚐到一種味道明明很熟悉卻怎麼樣都叫不出名字?就像李子維(啊,我叫出名字了)。當你沒辦法連結時,你覺得你記得的味道,其實還沒真正擁有它。就是這麼玄。

日常裡除了熟悉各項食物,也試著逼自己練習給予幾個形容詞來定義這個味道。比如你咬了一口蘋果,感覺到酸甜,也利用嗅覺練習記住了蘋果的香氣,可以給幾個除了“蘋果”以外形容詞嗎?這個味道有點清脆,酸不是尖銳而是圓滑的,味道的顏色是明亮偏白的,香味清新帶點花香。給你自己多一點線索去連結這個味道跟蘋果,下次你嚐到類似的體驗就更容易循線把這個名字捉出來。

我還想說的是,感官經驗跟每個人的背景,記憶印象有很大的關係。當點了咖啡看著小卡,卻品嚐不到上面的味道,並不用氣餒,不用拘泥於你有沒有品嚐到一模一樣的味道。


3. 多比較

常常比較真的會是很快認識咖啡特性的方法。深烘淺烘一起比,更可以理解酸度或醇厚度差別。不同處理法的咖啡一起比,你可以喝出水洗跟日曬的差別。一旦有差別對比,果香是什麼感覺,巧克力甜感是什麼,都會比較明顯。更進階一點的也可以比較一樣處理法但是不同國家的豆子,比如哥倫比亞水洗跟瓜地馬拉水洗,會是很有趣的練習。


最後,這些分享不會讓你看完就變大師,其實任何的文章或是書籍影片都只是輔助,只有多喝多嘗試才是最佳途徑。下一次我們可以詳細的討論一下做了這些準備之後,面對你面前的這一杯咖啡,該怎麼樣去一步步探索。

#yjoanne_新手咖啡品嚐指南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Sensory focused coffee analyst Q grader 咖啡科學|感官科學 NTU化工|UC Davis 食品科學與材料科學碩士
View all posts